• -------------------------------------------------------------
  • ====================================

焦虑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这种情绪对人来说有什么意义?

哲学鸡汤 dewbay 8年前 (2016-01-07) 173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这个问题让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补充一下吧。其实从各个学科对焦虑的研究来看,区分焦虑和恐惧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看过最早的区分是卡伦·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精神症人格》当中做的区分。她认为,对不确定未来的“合理的”畏惧称为恐惧,而“不合理”的畏惧称为焦虑。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她以焦虑和为了对抗焦虑而产生的防卫机制为框架分析了大量的精神症表现。但是同时她自己也承认,这将使得我们不得不诉诸于不同文化对人认知的塑性上,毕竟,如果我们能够发现一个种族,其中人可以像螳螂那样光明正大地吃掉自己的配偶,那么这名“凶犯”可能不会感到焦虑,但对于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我们来说这就是大事情了。不过经济学家对焦虑和恐惧之间的关系有自己的另外一套理解:经济学著作当中有人会认为,当风险存在时,对于可能发生的不好的结果的恐惧是人厌恶风险的原因。当股市崩盘时,人们会突然对“保值”而非“增值”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因为恐惧感被激发了。但主流的经济学理论里,风险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也就是说,当某个你很在乎的、和你利益有关的随机结果,无论在何时“实现”,只要你不再能对此施加任何影响,对你就是无所谓的。这个结论与主流经济学中关于动态选择的最常见的一个式子有关:这个式子之常见可能学过经济学的各位都能认可。这个式子的关键在于效用函数的双重可加性,一方面,它沿不确定的各种状态是线性可加的(期望效用),另一方面,它沿时间期界也是线性可加的(贴现效用)。如果人的行为的确是按照这个效用函数给出的,那么考虑下面两个选项:今天扔一个 fair coin,如果是正面,明天奖励你一百块,如果是反面,没有奖励;明天扔一个 fair coin,如果是正面,明天奖励你一百块,如果是反面,没有奖励。代入我们刚才的式子里,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决策者来说,两个选项的价值是相同的,取一个基准的效用函数,如果你此刻的财富是,令,那么两个选项下你的效用就都是。而两个选项唯一的区别在于决策者到底是今天还是明天知道结果,事实上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差异。双重可加性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结果呢?是因为重复期望法则(rule of iterated expectation)。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如何定义焦虑呢?很简单,焦虑是一种让我们甘愿为了提前知道结果而付费的动机,这就是经济学意义下的焦虑。它的反义词是 savoring,然而我并不知道该怎么翻译。比如,当我们在等高考成绩的时候,我们处在焦虑的状态中,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人可以有偿地提前告诉你成绩,那么越焦虑的人付费意愿越高。换言之,恐惧是我们对于 risk 产生的情绪反应,而焦虑是我们对 living with risk 产生的情绪反应,差异就在这里。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1978 年 Kreps & Porteus 发表于 Econometrica 上的决策论论文 Temporal resolution of uncertainty and dynamic choice under risk,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递归效用理论。只不过后来的十几年中,经济学家对这个理论的兴趣转变到了关于如何用这个模型把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和跨期替代弹性这两个概念区分开上了,却忽略了焦虑这个模型本来要捕捉的行为特征。但是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人确实会因为焦虑感而改变经济决策,递归效用模型的预测是,当我们更厌恶距离现在时间更远的风险时,焦虑感就会出现,这个预测在绝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非常显著。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人和动物处在焦虑状态时,我们会产生 a bias to attend toward threat-related information (Mathews & MacLeod, 2005),这也是焦虑这种情绪作为演化心理学意义上的“适应器”所具有的价值。焦虑对行为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焦虑降低人的耐心。有一部分研究认为,低收入群体对未来耐心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活在焦虑中,参见贫穷对人的哪些影响是已经被客观证实了? – 陈茁的回答。在经济学中,风险厌恶程度或者是风险承受能力(上文模型中函数的曲率半径)和耐心或者贴现因子(上文模型中的)是两个独立的人格或者心理变量,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方面,如我们刚才所说的,人对不同远近的未来的风险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不同的风险结构有着不同的耐心。焦虑使人更看重现在,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焦虑使人更厌恶奈特不确定性。关于奈特不确定性(Knightian uncertainty)或者模糊(ambiguity),可以参阅开放宇宙、企业家与挨千刀的概率论 – Mr. Bias 的经济学轻科普 – 知乎专栏。当代的经济学家已经认可,当有关风险的概率分布未知时,人们不能像贝叶斯理性假设的那样产生一个完备的主观概率以作出决策,而是如 Wald 所断言的那样用一族概率来做决策,而越是焦虑的人,对那一族概率中最悲观的那一个越看重。与此相关的发现是,当人处在焦虑状态中时,人们倾向于用悲观的方式解读信息,比如等待高考成绩的时候,越焦虑的考生越倾向于怀疑自己的估分过度乐观了。焦虑对行为还有一些其它影响,比如焦虑会提高人处理负面信息的速度,但是会降低人处理效价中性信息时的速度。这些和经济学无关,我就不展开说了。以上~

来源:知乎 http://www.zhihu.com

作者:陈茁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2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克服焦虑?

如何消除不必要的精神焦虑?
Source: 知乎


露水湾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焦虑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这种情绪对人来说有什么意义?
喜欢 (0)
[]
分享 (0)
关于作者: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